与辉同行3月18日:家电展倒计时,宇辉现身杭州遭围堵

董宇辉又火了,杭州早茶节目录制,粉丝围堵,家电展直播倒计时,简直是顶流配置。

一天带货三千多万,一个月七个多亿,这数字,啧啧,比很多上市公司都漂亮。

但热闹背后,总有些让人咂摸出点滋味的东西。

你说怪不怪,现在看个直播,都像追星了。

以前追明星,现在追主播。

机场蹲明星的,现在马路上堵宇辉。

刘队小心翼翼地护着,生怕出点啥事儿,这架势,跟古代将军护驾似的。

可这背后,反映的真的是对“知识”的渴望吗?还是对某种人设的迷恋?

咱们先说说这带货。

家电展直播,说白了还是卖东西。

董宇辉卖东西,当然不是靠纯粹的“忽悠”。

他能把家电说出文化味儿,能把产品和诗词歌赋联系起来,这本事确实厉害。

但这说到底,还是消费。

数据显示,3月份他卖了7.63亿,这说明啥?

说明大家有钱,也愿意花钱。

但花的真的是“智商税”吗?

还是觉得在他这儿买东西,更有品质保证?

这事儿得分开看。

一方面,董宇辉的选品确实不错,相对来说,质量有保障。

另一方面,他的个人魅力加成太多了。

消费者买的,不只是商品,还有对他的信任,对“知识带货”的认可。

但这种信任,是不是有点脆弱?

前阵子的“冻虾风波”,就差点翻车。

明明是供应商的问题,但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,还是质疑董宇辉。

这说明啥?说明这种“人设”带货,风险也挺大的。一旦人设崩塌,信任也就跟着没了。

再说说粉丝。

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董宇辉?

有人说,是因为他腹有诗书气自华;有人说,是因为他真实不做作;还有人说,是因为他代表了一种“逆袭”的可能性。

这些可能都有。

但我觉得,更深层的原因,是大家对“真诚”的渴望。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各种套路层出不穷,真诚,反而成了稀缺品。

董宇辉的出现,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。

他不是那种油嘴滑舌的销售,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。

他就像一个邻家大哥,跟你聊生活,聊理想,顺便卖点东西。

但这种真诚,是不是也经过了包装?

不得不承认,直播行业,本身就是一场表演。

董宇辉再真诚,也得按照剧本走。

只是,他的剧本,更高级一点,更走心一点。

你看刘队,远远站着,警惕地观察着周围,这不是保镖,是危机公关意识。

程琳上车,宇辉紧跟,刘队殿后,这默契配合,说明团队运作已经相当成熟。

这背后的商业逻辑,其实挺简单的:流量=金钱。

但如何维持流量,如何把流量变现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

董宇辉现在很火,但这种火,能持续多久?谁也说不准。毕竟,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秒。

倪萍老师第三次助阵,说明啥?

说明老艺术家也需要流量,也需要和年轻人互动。

这年头,谁也离不开流量。

但流量这东西,就像海上的浪花,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
只有真正沉淀下来的东西,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

所以,与其说是追捧董宇辉,不如说是大家在追捧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:有知识,有品位,有担当。

但这种状态,不是靠买东西就能实现的,得靠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。

希望大家在围堵宇辉的同时,也能想想,自己到底想要什么。

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。

这大概才是这场“追星”闹剧背后,最值得思考的地方。